1989-2014 海外聲援
24/06/1989 - 04/06/2014
2011年8月,北美8大城市圓桌會議在多倫多召開,宣布成立「北美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盟」(North American Allianc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更多毋忘六四.呼喚良知
從來沒有一首詩/可以/擋住坦克/但是每一首坦克碾碎的詩/都被履帶/播種到地裏/長出悲憫 ──楊建利《坦克與詩》
1989年浩瀚壯闊的民主運動以血腥屠殺收場,是中國歷史上令人心碎的一頁。中共自1949年建政後,政治運動連綿不絕,土改、鎮反、三反、肅反、四清、反右以至文化大革命,戕害國民無數,「六四」屠殺再一次戳破人民對政府的幻想。
文革十年,神州滿目瘡痍,鄧小平於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在國家所有制外允許私有財產,在中央計劃之外允許市場經濟,在政治獨裁下容忍一定程度的經濟與文化自由」(金耀基語)。民眾生活有所改善,不少學生出國留學,帶來各種西方流派思潮,中國經歷了一段政治相對寬鬆、思想解放、文化絢爛的時期。然而,改革十年也臨到樽頸位,市場與計劃經濟不協調,價格雙軌制導致「官倒」狂潮不可收拾,特權階層利用關係倒賣物資,貪污加劇,物價飛漲,1988年中國通脹高達19%,民怨沸騰。
開放型經濟改革與專權式政治體制無法並存,至今仍是中共執政的死穴。八九民運爆發前幾年,政制改革已成為黨內外的巨大聲音,1976年周恩來逝世引發的「四五天安門事件」、80年代初的西單民主牆運動、1986年導致胡耀邦下台的「八六學潮」等,可謂八九民運的「前奏」。
從國際角度看,八九民運亦非孤立事件,1980年代社會主義國家頻繁出現政治動盪。「六四」當天,波蘭團結工會在選舉中獲勝,最終促使波蘭共產黨垮台。數月後,柏林圍牆倒塌,捷克天鵝絨革命,羅馬尼亞壽西斯古遭處決,兩年後蘇聯亦宣告解體。
「六四」在內地一直是個禁忌,官方對事件曾有不同的說法及評價。一些「六四」罪人相繼出書撇清責任,前總理李鵬出版《李鵬六四日記》(原擬定名《關鍵時刻》)為自己辯護,前北京市長陳希同在回憶錄《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中,力陳自己只是一名傀儡。而由「六四」受難者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群體,於1995年第一次以聯署方式致函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成立專責調查委員會,獨立、公正調查「六四」事件,將真相公諸於世,當局卻置若罔聞。
梁文道在《我們守護記憶,直到最後一人》中,發出連串詰問:「假如你(中共)真是對的,又何必忌諱?何必緊張?為甚麼不把當年『平暴』之後發放的宣傳品再發一次?為甚麼不大張旗鼓地慶祝『平暴』二十周年,告訴我們那『一小撮動亂分子』的真相?現在你卻恨不得月曆上根本沒有六月四日這一天,乘數表上沒有6x4這一欄?」
*官方定性
1989年6月9日,鄧小平在接見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時稱「六四」事件為「反革命暴亂」。6月30日,時任北京市長陳希同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作《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將事件定性為「極少數人利用學潮,掀起了一場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謀的政治動亂,進而在首都北京發展成了反革命暴亂」。後來中央統一口徑,稱之為「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或「八十年代末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
至於傷亡數字,1989年6月6日,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和戒嚴部隊少將張工舉行內地新聞界和傳播機構的記者招待會,袁木指軍隊受傷人數5,000多,而群眾和「暴徒」則有2,000多人受傷。部隊戰士加上「罪有應得」的歹徒有近300人死亡,學生方面有23人死亡。張工更聲稱當晚在廣場上沒有打死過一名學生和群眾,也沒有用裝甲車、坦克車壓死、壓傷一人。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國紅十字會曾對外公布過死亡人數在2,600至3,000之間。
*民間見證
◎「天安門母親」群體
蔣捷連,男,遇難時剛滿17歲,生前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四班學生。
馬承芬,女,遇難時55歲,生前為復員老軍人,在總政幹休四所宿舍樓下乘涼時被戒嚴部隊槍殺。
袁力,男,北方交大碩士研究生畢業,遇難前已接到美國Stevns Inst. Of Tech研究生部的新生入學通知書,預定9月前赴美深造。
……
一個個名字,一段段蘸滿血淚的證詞,「六四」遇難者不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天安門母親」群體多年來忍著悲痛、頂著壓力,堅毅不屈地尋訪「六四」死難者資料,至2011年8月,《六四受難者名冊》已收錄了202名遇難者的資料。歲月催人,「天安門母親」成員逐漸老去,2012年5月25日,「六四」死難者軋愛國的父親軋偉林更自縊身亡,以死抗爭,終年73歲。2013年11月7日,「六四」死難者馬承芬丈夫杜東旭病逝,至2013年,已有35位「六四」難屬離世。
◎敢言醫生蔣彥永
「我還來不及思考,在一陣密集的槍聲過後,又有不少被打傷的青年,由周圍的老百姓用木板或平板三輪送進了急診室……從10點多開始到半夜12點,在這兩個小時中,我們醫院的急診室就接收了89位被子彈打傷的,其中有7位因搶救無效而死亡。大夫們在醫院的18間手術室中,分三批做了大半夜手術,將有可能救的人都救了。」
這是曾任職解放軍301醫院、率先揭露北京謊報SARS疫情的外科醫生蔣彥永,所描述的「六四」當晚的情景,寥寥幾句,已可想見當晚傷亡之慘重。蔣彥永醫生因上書中央要求為「六四」正名,而長期遭官方軟禁、監控。
◎抗命軍長徐勤先
「寧肯殺頭也不能做歷史的罪人!」
日本記者伊藤正在《晚年鄧小平》中,引述當時戒嚴總指揮楊白冰的講話,透露天安門事件中有1,400多名士兵棄械逃跑,111名軍官「嚴重違反軍紀」,當中以38軍的軍長徐勤先官階最高。中共內部發行的38軍歷史,只用18個字來簡述抗命:「原軍長徐勤先違抗軍令,拒不執行戒嚴任務。」徐勤先拒絕率兵入京,鎮壓學生,其後被軍事法庭判監5年、開除黨籍,在秦城監獄服刑。據稱,徐在軍事法庭受審時表示:「人民軍隊從來沒有鎮壓人民的歷史,我絕對不能沾污這個歷史。」
另外,不少當年戒嚴軍人其後挺身而出指證當局,如山東退伍軍人張世軍曾公開上書,要求為六四平反,並對自己當年參與屠城懺悔;解放軍39軍前雷達站長的李曉明也公開譴責六四屠城。
人心不死
會有這樣的時候/怎能沒有這樣的時候/一年復一年,不會太久/在同一個永遠的日子/以心底的淚水釀造祭奠的薄酒/一起等待最後審判的鐘聲越來越近 ——方舟子《會有這樣的時候》
香港
* 維園燭海
八九民運以和平非暴力方式展開,掀起一場全球華人爭取中國民主的運動,香港是當時及日後投入最深的地方。
每年6月4日晚上,千千萬萬港人聚集維多利亞公園,燃起點點燭光,悼念亡魂,呼喚良知,風雨不改。這是海內外最受關注、中共治下可公開舉行的最大型「六四」紀念活動,愈來愈多內地同胞專程來港參與集會。「六四」事件中被坦克輾斷雙腿的方政,形容維園燭光是「刺破黑暗的力量,照亮良心的光芒」;八九學運領袖沈彤表示,每年維園的燭光是溫暖心靈的畫面,「那力竭聲嘶呼喊平反的力量,遠遠大於港人所想」。
* 送暖秦城
在一黨專政打壓下,許多異見人士、維權人士「被消音」、「被失蹤」,投入黑牢冤獄。劉曉波、高智晟、趙連海、譚作人、黃琦、劉賢斌、許志永、郭飛雄、胡佳、陳光誠、艾未未等,都先後或至今仍遭拘禁,支聯會每年在全港不同地點舉行「愛心寄秦城」/「愛心寄天安門母親」簽聖誕卡行動,寄給內地獄中良心犯、「六四」受難者家屬和維權人士,盼為他們帶來一點暖意。
* 支持維權
內地維權運動自2003年起逐漸壯大,民眾依法維護自身基本權益,卻屢遭當局打壓,港人每每加以聲援。
* 2009年11月,毒奶粉受害家長趙連海涉嫌「尋釁滋事」罪遭刑拘,輿情激憤,港人發起連串聲援行動,立法會休會辯論案件,多名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名上書求情,港人並發起「中國良心犯後援會」。
* 2010年2月,揭露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遭判刑5年,港人到中聯辦示威,以苦行及剃頭等方式抗議中共逼害異見人士。
* 2011年4月,維權藝術家艾未未遭關押,「塗鴉少女」在全港各地畫上艾未未肖像,有網民向政府及駐港解放軍建築投射艾未未肖像,引起國際關注。
* 2012年4月,揭發山東暴力「計生」而長期遭禁錮的「盲俠」陳光誠,逃脫當局監視,進入美國駐華使館,各地網友紛上載戴墨鏡或眼蒙黑布的照片以示聲援,支聯會於復活節發起「墨鏡肖像」行動。
* 2014年1月,北京維權律師許志永因發起新公民運動,要求官員財產公示,被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判監4年。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成員及一班學生,以許志永的抗爭方式,在中聯辦門外、時代廣場、金紫荊等地方,「快閃」舉起「公民要求釋放許志永」的示威牌,聲援許志永。
* 聲援劉霞
自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妻子劉霞就一直被軟禁在家,無法與外界、親友聯繫,身心飽受折磨,腸胃失調、失眠、抑鬱症等百病纏身。2014年1月中旬,劉霞心臟病發送院急救,其後欲入院檢查被拒,連基本看病的人權也被剝奪。香港「劉霞關注組」於2月14日發起「我們都是劉霞」剃頭行動,9名關注組成員在時代廣場將頭髮剃成像劉霞一樣,諷刺中共「無法(髮)無天」,要求內地解除對她的軟禁,及釋放在囚維權人士。
* 悼李旺陽
湖南工運人士李旺陽因「六四」坐了22年冤獄,落得半身不遂、幾近失明失聰,然而壯志不減,誓言「為了國家早日實現民主,我就是砍頭,我也不回頭!」2012年6月6日,李旺陽被發現離奇吊死於醫院窗口,當局迅速毀屍滅跡。
2012年6月10日,逾2萬港人上街呼冤,抗議李旺陽「被自殺」;6月13日,支聯會為李旺陽舉辦「頭七」追悼會;6月28日,4名香港青年赴湖南長沙及邵陽欲路祭李旺陽,其中兩人被扣受辱;9月中旬,本港10多個團體包括支聯會、職工盟、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聯署,向聯合國提出申訴,要求跟進李旺陽事件……港人的聲援行動一浪接一浪,誓為鐵漢討回公道。
* 我的8964
「六四」是香港人的情意結,「六四」回憶既是集體的、也是個人的,紀念方式愈見多元化。自1997起,「異議聲音」每年6月3日晚8時9分匯聚尖沙嘴文化中心外通宵思念;2009年,一群八十後舉辦「六四文化祭」,包括音樂會、讀書會、向會考生派發「六四試卷」等;「活化廳」2010年發起集體行為藝術「來往廣場的單車」;2013年,嶺南大學的廣場上擺放一個仿製囚禁李旺陽的1:1「棺材倉」,長2米、寬1米、高1.6米,讓同學體驗被監禁的痛苦;「中國良心犯後援會」以「六四獻血」傳承八九民運的奉獻精神;「沒有製作」多年來在街頭報哀音,以至每年各大學、文學團體的紀念特刊、詩聚等,「六四」紀念不斷增加新的意涵。
海外
* 2011年8月,北美8大城市圓桌會議在多倫多召開,宣布成立「北美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盟」(North American Allianc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NAADC),聯盟期望日後不同城市的民運團體可以更積極、團結地支援大陸、香港的維權、民主運動和「六四」悼念活動。與會8個城市包括美國三藩市、洛杉磯、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加拿大溫哥華、卡加利和多倫多市。
* 2012年5月中至6月中,溫哥華支聯會在菲沙街(Fraser St.)設立臨時「六四紀念館」,除展出圖片、文字及影音資料外,展品更包括多名已故民運人士如司徒華和李旺陽的遺物。這是繼香港後,全球唯一設立臨時「六四紀念館」的地方。
* 多倫多每年約有200至300人參加「六四」紀念活動(10、20周年除外),是香港以外最多人參加該類活動的城市。2013年,多倫多4個大學校園內輪流舉辦「六四」展覽,希望更多人、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及土生華人了解該段歷史。
「六四」槍聲打掉中國政治改革的最佳時機,傷口至今仍在淌血、潰爛。遇難的學生、市民未能討回公道,倖存者、遇難者家屬飽受打壓。毒奶粉事件、豆腐渣學校、封殺《零八憲章》、打壓公民運動等,每年發生的群體事件數以十萬計,官場腐敗變本加厲,法治民主遙不可及;香港的政改亦受挫、自由不斷遭到侵蝕……如作家冉雲飛所言,「每天發生的災難成為八九六四災難的延續。」
以史為鑑,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六四」遇難者蔣捷連之父蔣培坤曾說:「當我們面對眼前的暴行時,萬萬不要把眼睛閉上;當我們回首昔日的暴行時, 萬萬不要把暴行從記憶中抹去。人類反抗強權的歷史,就是記憶反抗遺忘的歷史……罪惡一旦被遺忘,就會重演,但願飽經憂患和苦難的中國人能記住這一點。」
八九六四,人民不會忘記。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因突發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於晨早7時53分在北京醫院病逝,終年73歲;胡是中共極少數為政清廉的領導人之一,但在1987年1月被指「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逼下台。
View on timeline各大學大字報內容由悼念詞轉為辯論時局,並要求公正評價胡耀邦。學生及人民自發到天安門廣場致送花圈。 北大、清華、人民大學等校出現悼念胡耀邦的大字報。 翌日,數千名大學生遊行至天安門廣場,徹夜不散。
View on timeline約數千名北京大學生為悼念胡耀邦遊行至天安門廣場,沿途高呼:「打倒貪污」、「打倒官僚」等口號。上海也有數千學生遊行。
View on timeline數萬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靜坐,提出民主改革及為胡耀邦平反等七項要求。北京市委派陳希同、劉延東及王世雄3名全國人大代表,會見靜坐學 生及接收請願信。
View on timeline數千名學生凌晨到新華門前靜坐,要求與領導人對話,三度衝擊新華門,警民發生輕微衝突。各大城市均有悼胡活動。
View on timeline凌晨,公安襲擊新華門外的學生,三百多名學生被打傷。五千多名學生遊行抗議。北京學生自治籌委會成立「首都高校學生聯合體籌備組」,發動罷課。
View on timeline學生罷課抗議武警鎮壓,各校聯合遊行至天安門廣場通宵靜坐。嚴家其、李澤厚及包遵信等47名知識分子,聯名遞交公開信給中共中央、人大常委和國務院,除稱胡耀邦為「中國當代民主過程的象徵」外,並肯定學生的要求。
View on timeline官方舉行胡耀邦追悼會,約10萬名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靜坐,與近萬名軍警對峙。學生要求參加追悼會及與領導人對話和遞交請願信,其中3 名代表更跪在地上十餘分鍾,但政府置之不理。當時軍警列隊(三至六排)向學生隊伍衝擊,學生隊伍經歷兩次衝擊後,在籌委會糾察隊的帶領下撤離廣場,未發生 流血事件。 由於政府拒絕與學生對話,北京的大學生遂罷課抗議,上街宣傳演講,募集學運經費。
View on timeline提出三條綱領︰全面有效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證《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自由,以及保證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又通過《兩條臨時決定》︰1.通電全國,起而抗議﹔2.罷工、罷市、罷課。 《世界經濟導報》刊載悼胡專輯,上海市委下令修改內容,但為總編輯欽本立反對。三十萬份已印妥的《導報》被扣起來。
View on timeline該社論誣指學運是動亂。學生再發起遊行抗議,百萬市民夾道聲援。「北京高校臨時學生聯會」就《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作出強烈反應,並自行出版《新聞導報》和成立「民主之聲廣播電台」。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宣佈《世界經濟導報》停業整頓。
View on timeline北京市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簡稱「北高聯」 )成立,並提出「與政府直接對話」等七項要求。對話方案包括:保障學生不會受到校方或政府迫害,必須公正評價今次學運,徹查「四‧二○」事件及澄清新華社的歪曲報導。
View on timeline官方:4月29日,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和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跟全國學聯邀請的學生對話,袁木在會上轉達李鵬的說話,表示「四‧二六」社論並非針對廣大同學。 吾爾開希因被禁發言而退席,北高聯不承認是次對話。30日,趙紫陽從平壤返京。
View on timeline「北高聯」學生代表向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中共中央遞交請願書,提出對話十二項先決條件,若五月三日中午前未答覆,將於五月四日示威遊行。 上海市舉行萬人集會。
View on timeline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在記者會上拒絕學生對話要求,視北京高校聯為非法組織,並指學生背後有「黑手」。但又說不會進行鎮壓。學生決定五月四日舉行紀念五‧四運動七十周年遊行。
View on timeline學生藉「五四運動」70周年再度發起大遊行,全國響應。學運漸轉化為要求新聞自由、打擊貪污及繼續推行改革開放的民主運動。香港13間大專院校首次聯手舉行集會遊行,聲援北京學運,出席學生約3,000人,市民則有2,000人。
View on timeline「北京高校學生對話代表團」向中共中央、人大常委及國務院遞交請願書,要求盡快對話,並提出唯一條件是允許記者採訪,並全面真實報導對話過程。
View on timeline蘇紹智、方勵之、冰心等紛紛發表講話,高度讚揚這次學運所取得的成果。學生訂出對話綱領,要求正確評價這次學運和深化改革。
View on timeline逾千名新聞記者和編輯向全國記者協會請願,要求與主管宣傳的領導對話,討論《世界經濟導報》遭禁制事件,擴大新聞自由,學生到場聲援。
View on timeline「北高聯」決定五月十五日戈爾巴喬夫訪華時舉行大遊行。學生致函戈爾巴喬夫,邀請他在訪問北京期間到北京大學校園發表演說。
View on timeline中共當局對學生提出的對話要求採取拖延手法,北京學生決定在五月十三日下午三時在天安門前發起絕食抗議行動,促請政府盡快達成與學生真誠平等的對話,並要求就《人民日報》四月二十六日社論對學生運動作出重新評價。
View on timeline學生有感遊行及罷課無效,便趁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期間將行動升級,於5月13日下午4時起,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 開始絕食時,有2,000多名學生參加,其後陸續有學生、市民加入,使絕食人數增至3,000餘人。
View on timeline絕食學生增至3,000人,因絕食感到不適的學生送院救治。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等凌晨到廣場勸學生返校無效。統戰部長閻明復對學生說,要中央否定「四‧二六」社論目前是不可能的。十多萬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到廣場聲援學生。
View on timeline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國家主席楊尚昆改在機場迎接,顯示政府置學生於不顧、不肯讓步的態度。然而,絕食學生卻獲得廣大市民同情,中國知識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作家協會團體紛紛列隊到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
View on timeline絕食一天天的過去,但政府仍然毫不心軟,沒有尋求解決辦法,沒有正視學生所提出的要求,以致事態日益嚴重。 5月16日絕食行動更升級為絕水絕食行動,不支倒地的學生已超過300人。 北京各界目睹學生為中國的前途在廣場捱餓,而政府卻不聞不問,無不悲憤莫名,上街遊行,聲援學生,呼籲政府從速與學生對話。
View on timeline香港六間大專院校罷課一天,支持北京學運。嚴家其、包遵信、李南友等知識分子發表《五‧一七宣言》,痛斥政府對學生絕食麻木不仁。 趙紫陽發表書面談話,要求學生停止絕食,表示絕不對學生「秋後算賬」。聲援學生行動達到高潮,各界遊行隊伍達到百多萬人,要求鄧小平、李鵬辭織。運動蔓延至十多個省會。
View on timeline李鵬會見絕食學生代表,聲言政府和黨中央都沒有說過學生在搞動亂,但又稱北京已陷入無政府狀態,結果雙方不歡而散。一百萬群眾繼續遊行聲援學生;各界知名人士緊急呼籲對話。
View on timeline凌晨,總書記趙紫陽、國務院總理李鵬到天安門廣場慰問絕食學生。趙紫陽含淚道歉,連說來得太晚了: 「我們來了,但太晚了,對不起!」他的誠懇態度令學生在當晚結束絕食,改以靜坐形式請願,學潮平息無疑露出一線曙光。
View on timeline凌晨,中央電視台播出李鵬在黨政軍機關幹部大會上的講話,稱北京已陷入無政府狀態,將學運定為「動亂」,宣佈當日上午10時起在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並進行新聞封鎖。學生即時宣佈廣場20萬人大絕食抗議。
View on timeline十萬軍隊圍著北京城,但未能衝破群眾和學生的血肉長城進入京城。同時,學生發布「告全國人民書」,呼籲人大常委會派代表直接對話。 戒嚴部隊指揮部發佈「告北京市民書」,強調軍隊入城是為了維護首都治安,不是對付學生。
View on timeline豐台入城的戒嚴部隊與市民學生發生衝突,各有二十多人受傷。 雖然戒嚴部隊於5月23後撤,但領導層內的頑固派不斷表態,支持「鄧李楊集團」的鐵腕鎮壓手段,使形勢越趨緊張,軍隊暗中入城的傳聞無日無之,堵截軍隊的市民疲於奔命,「狼來了」的驚嚇也使學生惶惶不可終日。
View on timeline“五千年專制到此告一段落,個人崇拜從今可以休矣”—1989.5.23 喻東岳 余志堅 魯德成
View on timeline後撤部隊在北京近郊駐紮,另外有大批軍人乘軍車、火車或飛機抵京。上午10時,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和首都各界聯席會議在廣場宣告成立,柴玲率領約10萬學生宣誓。保衛廣場指揮部有7名常委:總指揮柴玲、副總指揮李錄、封從德、張伯笠和郭海峰、王丹、王超華,郭海峰任秘書長。但外高聯主席連勝德中午發動「政變」,佔領了廣播站,自任廣場總指揮。李錄率糾察隊奪回廣播站。(明報 https://goo.gl/7XVZlF)
View on timeline北京的學生、新聞工作者、工人及幹部共約一百萬人,再次在戒嚴令下遊行示威,高呼:「打倒李鵬,解除戒嚴令!」廣場十萬學生討論去向,交流意見堅持繼續靜坐請願。
View on timeline中央下達文件,列出趙紫陽的罪狀。陳雲主持中顧委會議,支持李鵬和楊尚昆。北京市區治安、交通,供應恢復正常。 「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總指揮柴玲宣佈堅守廣場。
View on timeline北京市民要求李鵬下台。學生代表與首都各界聯席會議於晚上召開記者會宣佈五月三十日撤離廣場,號召五月二十八日舉行一次「全球華人大遊行」。人大委員長萬里發表書面談話,稱許學生愛國熱情,同意李鵬「五‧一九」講話。香港演藝界舉行十二 小時馬拉松音樂會「民主歌聲獻中華」,三十萬市民參加,籌得 一千二百萬元支持北京學生。澳州數千名來自中、港、台等地的留學生及當地居民遊行。
View on timeline在北京,「全球華人大遊行」約有十萬學生、市民參加。絕大部分外地進京學生和部分北京學生堅持靜坐至六月二十日人大常委召開才撤離。 全球各地華人舉行大遊行。香港一百五十萬人參加遊行,支持學運。
View on timeline為了激勵士氣,中央美術學院等 6所院校學生,於5月29日晚上趕製成一座民主女神像,分4個部分連夜送往天安門廣場,經過 16 小時的裝嵌加工,民主女神像終於在天安門廣場豎立。引來十多萬人圍觀。
View on timeline民主女神像於天安門廣場豎立,官方發文狠批。在6月4日的武力清場中,女神像遭坦克推倒輾毀。 另外,三名工人領袖先後被公安人員拘捕。
View on timeline官方:北京市郊約三千工人、農民和學生在當局策動下,組織了反學運遊行,高喊:「支持李鵬」的口號,並燒方勵之的人像。
View on timeline北高聯、外高聯及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對話的四項條件:1.解除戒嚴令;2.撤回軍隊;3.保證不以任何形式向參加是次民主運動的人進行報復;4.取消新聞封鎖。 北京巿政府副秘書長丁維峻公布戒嚴令期間,港澳台及外國記者在京採訪要遵守北京巿政府的七點說明,並劃定天安門廣場為禁區。
View on timeline學生開辦「民主大學」 ,爭取中國邁向民主之路。作曲家侯德健、北師大講師劉曉波、原北大講師周舵、《北師大週報》前主編高新在紀念碑前開始七十二小時絕食行動,發表 《六二絕食宣言》 ,要求成立合法的民間組織,形成制衡的政治力量。支聯會赴京代表團團長李卓人抵京商討送捐款事宜。晚上,西長安街木樨地一輛軍用吉普車高速飛馳衝上行人道,撞倒四人,至少兩人當場死亡。6月2、3日,軍隊分批秘密進城,包圍了廣場一帶。
View on timeline凌晨2時,逾萬軍隊由西向東推進。軍隊全身穿白恤衫、綠色軍褲,不帶軍帽,年齡都在二十歲左右。當他們來到北京飯店前,即被警覺的民眾發現,馬上群起把他們攔截。十多萬學生、民眾強拉硬扯,喊著:「回去,回去!」終於使一萬名沒有攜帶武器的青年軍人後撤。
View on timeline2011年8月,北美8大城市圓桌會議在多倫多召開,宣布成立「北美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盟」(North American Allianc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更多自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妻子劉霞就一直被軟禁在家,無法與外界、親友聯繫,身心飽受折磨,腰痛、腸胃失調、失眠、抑鬱症等百病纏身。
更多湖南工運人士李旺陽因「六四」坐了22年冤獄,落得半身不遂、幾近失明失聰,然而壯志不減,誓言「為了國家早日實現民主,我就是砍頭,我也不回頭!」2012年6月6日,李旺陽被發現離奇吊死於醫院窗口,當局迅速毀屍滅跡。
更多「當我們面對眼前的暴行時,萬萬不要把眼睛閉上;當我們回首昔日的暴行時, 萬萬不要把暴行從記憶中抹去。人類反抗強權的歷史,就是記憶反抗遺忘的歷史。 ......罪惡一旦被遺忘,就會重演。但願飽經憂患和苦難的中國人能記住這一點。」——蔣培坤
更多會有這樣的時候/怎能沒有這樣的時候/一年復一年,不會太久/在同一個永遠的日子/以心底的淚水釀造祭奠的薄酒/一起等待最後審判的鐘聲越來越近 ——方舟子《會有這樣的時候》
更多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 與侯德健等四人在廣場絕食的劉曉波,被公安局指為「煽動學潮」,遭拘留審查。 北京當局突擊搜查多間大學院校,拘捕十七名教師和學生。 因積極宣傳民主,《經濟學週報》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勒令停刊。
更多北京當局發出通緝令,緝拿首都知識界聯合會的七名主要成員。他們是:嚴家其、包遵信、萬潤南、程明遠、蘇曉康、王軍濤及陳一諮。 6月17日被北京中級法院裁定放火燒軍車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林昭榮、張文奎、陳堅、祖建軍、王漢武、羅紅軍、班傑,經上訴無效,隨即被處。
更多被上海法院裁定焚燒列車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徐國明、卞漢武和嚴雪榮,經上訴無效,隨即被公開槍決。 劉賓雁在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午餐會上表示,世界各國經濟制裁中國,有利而無害。
更多《人民日報》再以署名文章指這次中國發生的民運,「華盛頓的某些先生們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又說運動有「國際背景」。而北京電台亦抨擊美國、加拿大、香港及澳門的「反動分子」陰謀地支持民運。 北京電台報導了被通緝的學生領袖劉剛已被捕。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法院及時地嚴懲「反革命暴亂分子」。
更多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言人向外國記者表示北京仍未回復正常,原擬6月20日舉行的人大常委會議須推遲舉行。 李鵬、喬石、姚依林等會見「首都戒嚴部隊三位烈士的親屬」時,聲言不能讓「壞人」東山再起,繼續大搜捕。李鵬又自詡政府和軍隊採取了克制的態度,在世界上再找不出其他這樣的國家。
更多中國當局宣布出國旅遊的新規定,取消以前簽發的出境通行證,必須到公安局申請新的出境許可證。新例又訂明獲取外國大使館簽證後,仍要由公安局覆核,始獲准出境。新措施是要防止民運人士潛逃出國。
更多北京巿中級法院裁定七男一女在6月3日至4日的「反革命暴亂」中毆打士兵、放火燒車罪名成立,判處死刑。 新華社發出消息,截至6月16日,北京已有一百零九人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其中包括「工自聯」骨幹成員李江。
更多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訪問,主持人布羅克就袁木和張工曾在國內記者招待會上說戒嚴部隊開入天安門廣場沒有殺死一個人的說法,表示美國廣播公司拍攝了數千呎影帶,證明不少學生、巿民無辜被殺害,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袁木回答:「現代科技發達,一些人可以攝製很長的影片,歪曲事實真相。」
更多《人民日報》刊出題為《對近期香港某些人一些活動的看法》的文章,指李卓人之類人士來京直接插手「動亂」,最後釀成一場「反革命暴亂」。 戒嚴部隊透過電視台將剪接、炮製好的「新聞片」播放給觀眾,藉此說明民運分子所發動的是一場「反革命暴亂」。
更多公安部發出通緝三名工人領袖的資料。他們是:1.韓東方,26歲,北京鐵路分局豐台機務段工人。2.賀力力,36歲,北京機械局職工大學講師。3.劉強,26歲,北京3209廠工人。
更多他們是:1.王丹,24歲,北大。2.吾爾開希,21歲,北師大。3.劉剛,28歲,原北大研究生。4.柴玲,女,23歲,北師大研究生。5.周鋒鎖,22歲,清華大學......
更多中國公安部發布《堅決鎮壓反革命暴亂、制止社會動亂通告》,通令全國緝捕「暴亂分子」,並可不依照正常執法程序捕人及使用武器,更可「從嚴懲處」,包庇者亦法辦。 北京再捕四十四名「反革命分子」。 西安捕四十八名民運人士。 杭州七名工自聯首腦被扣審查。
更多國家公安部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通緝令,通緝方勵之李淑嫻夫婦和六名學生領袖。 北京公安部門出動六百人,在六小時的突擊搜查中,拘捕了七十四人。
更多北京巿公安部門表示,已抓獲四百多名反革命暴亂中參與打砸搶燒殺的「暴徒」,「高自聯」、「工自聯」的一些頭目也已緝捕歸案。其中,「高自聯」常委、秘書長郭海峰已被捕。 北京製造輿論,稱方勵之夫婦逃匿美國大使館是叛徒。 外國駐京使節被警告,不要干預中國內政。外交部人員並打電話給外國使館,促夜間不可外出。
更多李鵬探望及讚揚戒嚴部隊。官方否認在廣場開槍殺人。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戒嚴部隊指揮部發佈通告,宣佈「北京市高自聯」和「北京市工自聯」是非法組織,並設置熱線電話,讓市民檢舉。
更多大批坦克車仍嚴陣以待在天安門廣場佈防。北京市民和學生繼續架設路障,攔阻軍隊。最後一批香港記者撤離北京;外國記者仍留京採訪。 北京局勢日趨惡化,各國紛紛安排專機撤僑。各大酒店客去樓空。 著名民主人士方勵之及其妻子恐遭當權者捕殺,已避進美國大使館。
更多凌晨零時15分,兩部裝甲車在天安門廣場前的東西長安街飛馳,剷去由群眾架設的路障。最初,學生、群眾手挽手試圖以血肉長城來阻截瘋狂的裝甲車,結果裝甲車仍以高速衝前,一些走避不及的民眾慘被撞死、壓死,就連架設路障的巴士,上面坐著被堵截了的解放軍也不倖免,因為巴士亦被裝甲車撞翻。
更多凌晨2時,逾萬軍隊由西向東推進。軍隊全身穿白恤衫、綠色軍褲,不帶軍帽,年齡都在二十歲左右。當他們來到北京飯店前,即被警覺的民眾發現,馬上群起把他們攔截。十多萬學生、民眾強拉硬扯,喊著:「回去,回去!」終於使一萬名沒有攜帶武器的青年軍人後撤。
更多學生開辦「民主大學」 ,爭取中國邁向民主之路。作曲家侯德健、北師大講師劉曉波、原北大講師周舵、《北師大週報》前主編高新在紀念碑前開始七十二小時絕食行動,發表 《六二絕食宣言》...
更多北高聯、外高聯及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對話的四項條件:1.解除戒嚴令;2.撤回軍隊;3.保證不以任何形式向參加是次民主運動的人進行報復;4.取消新聞封鎖。 北京巿政府副秘書長丁維峻公布戒嚴令期間,港澳台及外國記者在京採訪要遵守北京巿政府的七點說明,並劃定天安門廣場為禁區。
更多為了激勵士氣,中央美術學院等 6所院校學生,於5月29日晚上趕製成一座民主女神像,分4個部分連夜送往天安門廣場,經過 16 小時的裝嵌加工,民主女神像終於在天安門廣場豎立。引來十多萬人圍觀。
更多在北京,「全球華人大遊行」約有十萬學生、市民參加。絕大部分外地進京學生和部分北京學生堅持靜坐至六月二十日人大常委召開才撤離。 全球各地華人舉行大遊行。香港一百五十萬人參加遊行,支持學運。
更多北京市民要求李鵬下台。學生代表與首都各界聯席會議於晚上召開記者會宣佈五月三十日撤離廣場,號召五月二十八日舉行一次「全球華人大遊行」。人大委員長萬里發表書面談話,稱許學生愛國熱情,同意李鵬「五‧一九」講話。香港演藝界舉行十二 小時馬拉松音樂會「民主歌聲獻中華」,三十萬市民參加,籌得...
更多中央下達文件,列出趙紫陽的罪狀。陳雲主持中顧委會議,支持李鵬和楊尚昆。北京市區治安、交通,供應恢復正常。 「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總指揮柴玲宣佈堅守廣場。
更多北京的學生、新聞工作者、工人及幹部共約一百萬人,再次在戒嚴令下遊行示威,高呼:「打倒李鵬,解除戒嚴令!」廣場十萬學生討論去向,交流意見堅持繼續靜坐請願。
更多豐台入城的戒嚴部隊與市民學生發生衝突,各有二十多人受傷。 雖然戒嚴部隊於5月23後撤,但領導層內的頑固派不斷表態,支持「鄧李楊集團」的鐵腕鎮壓手段,使形勢越趨緊張,軍隊暗中入城的傳聞無日無之,堵截軍隊的市民疲於奔命,「狼來了」的驚嚇也使學生惶惶不可終日。
更多十萬軍隊圍著北京城,但未能衝破群眾和學生的血肉長城進入京城。同時,學生發布「告全國人民書」,呼籲人大常委會派代表直接對話。 戒嚴部隊指揮部發佈「告北京市民書」,強調軍隊入城是為了維護首都治安,不是對付學生。
更多凌晨,中央電視台播出李鵬在黨政軍機關幹部大會上的講話,稱北京已陷入無政府狀態,將學運定為「動亂」,宣佈當日上午10時起在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並進行新聞封鎖。學生即時宣佈廣場20萬人大絕食抗議。
更多凌晨,總書記趙紫陽、國務院總理李鵬到天安門廣場慰問絕食學生。趙紫陽含淚道歉,連說來得太晚了: 「我們來了,但太晚了,對不起!」他的誠懇態度令學生在當晚結束絕食,改以靜坐形式請願,學潮平息無疑露出一線曙光。
更多李鵬會見絕食學生代表,聲言政府和黨中央都沒有說過學生在搞動亂,但又稱北京已陷入無政府狀態,結果雙方不歡而散。一百萬群眾繼續遊行聲援學生;各界知名人士緊急呼籲對話。
更多香港六間大專院校罷課一天,支持北京學運。嚴家其、包遵信、李南友等知識分子發表《五‧一七宣言》,痛斥政府對學生絕食麻木不仁。 趙紫陽發表書面談話,要求學生停止絕食,表示絕不對學生「秋後算賬」。聲援學生行動達到高潮,各界遊行隊伍達到百多萬人,要求鄧小平、李鵬辭織。運動蔓延至十多個省會。
更多絕食一天天的過去,但政府仍然毫不心軟,沒有尋求解決辦法,沒有正視學生所提出的要求,以致事態日益嚴重。 5月16日絕食行動更升級為絕水絕食行動,不支倒地的學生已超過300人。 北京各界目睹學生為中國的前途在廣場捱餓,而政府卻不聞不問,無不悲憤莫名,上街遊行,聲援學生,呼籲政府從速與學生對話。
更多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國家主席楊尚昆改在機場迎接,顯示政府置學生於不顧、不肯讓步的態度。然而,絕食學生卻獲得廣大市民同情,中國知識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作家協會團體紛紛列隊到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
更多絕食學生增至3,000人,因絕食感到不適的學生送院救治。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等凌晨到廣場勸學生返校無效。統戰部長閻明復對學生說,要中央否定「四‧二六」社論目前是不可能的。十多萬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到廣場聲援學生。
更多學生有感遊行及罷課無效,便趁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期間將行動升級,於5月13日下午4時起,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 開始絕食時,有2,000多名學生參加,其後陸續有學生、市民加入,使絕食人數增至3,000餘人。
更多中共當局對學生提出的對話要求採取拖延手法,北京學生決定在五月十三日下午三時在天安門前發起絕食抗議行動,促請政府盡快達成與學生真誠平等的對話,並要求就《人民日報》四月二十六日社論對學生運動作出重新評價。
更多學生藉「五四運動」70周年再度發起大遊行,全國響應。學運漸轉化為要求新聞自由、打擊貪污及繼續推行改革開放的民主運動。香港13間大專院校首次聯手舉行集會遊行,聲援北京學運,出席學生約3,000人,市民則有2,000人。
更多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在記者會上拒絕學生對話要求,視北京高校聯為非法組織,並指學生背後有「黑手」。但又說不會進行鎮壓。學生決定五月四日舉行紀念五‧四運動七十周年遊行。
更多「北高聯」學生代表向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中共中央遞交請願書,提出對話十二項先決條件,若五月三日中午前未答覆,將於五月四日示威遊行。 上海市舉行萬人集會。
更多官方:4月29日,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和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跟全國學聯邀請的學生對話,袁木在會上轉達李鵬的說話,表示「四‧二六」社論並非針對廣大同學。 吾爾開希因被禁發言而退席,北高聯不承認是次對話。30日,趙紫陽從平壤返京。
更多北京市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簡稱「北高聯」 )成立,並提出「與政府直接對話」等七項要求。對話方案包括:保障學生不會受到校方或政府迫害,必須公正評價今次學運,徹查「四‧二○」事件及澄清新華社的歪曲報導。
更多該社論誣指學運是動亂。學生再發起遊行抗議,百萬市民夾道聲援。「北京高校臨時學生聯會」就《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作出強烈反應,並自行出版《新聞導報》和成立「民主之聲廣播電台」。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宣佈《世界經濟導報》停業整頓。
更多提出三條綱領︰全面有效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證《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自由,以及保證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又通過《兩條臨時決定》︰1.通電全國,起而抗議﹔2.罷工、罷市、罷課。 《世界經濟導報》刊載悼胡專輯,上海市委下令修改內容,但為總編輯欽本立反對。三十萬份已印妥的《導報》被扣起來。
更多官方舉行胡耀邦追悼會,約10萬名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靜坐,與近萬名軍警對峙。學生要求參加追悼會及與領導人對話和遞交請願信,其中3 名代表更跪在地上十餘分鍾,但政府置之不理。當時軍警列隊(三至六排)向學生隊伍衝擊,學生隊伍經歷兩次衝擊後,在籌委會糾察隊的帶領下撤離廣場,未發生 流血事件。 ...
更多學生罷課抗議武警鎮壓,各校聯合遊行至天安門廣場通宵靜坐。嚴家其、李澤厚及包遵信等47名知識分子,聯名遞交公開信給中共中央、人大常委和國務院,除稱胡耀邦為「中國當代民主過程的象徵」外,並肯定學生的要求。
更多凌晨,公安襲擊新華門外的學生,三百多名學生被打傷。五千多名學生遊行抗議。北京學生自治籌委會成立「首都高校學生聯合體籌備組」,發動罷課。
更多數萬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靜坐,提出民主改革及為胡耀邦平反等七項要求。北京市委派陳希同、劉延東及王世雄3名全國人大代表,會見靜坐學 生及接收請願信。
更多各大學大字報內容由悼念詞轉為辯論時局,並要求公正評價胡耀邦。學生及人民自發到天安門廣場致送花圈。 北大、清華、人民大學等校出現悼念胡耀邦的大字報。 翌日,數千名大學生遊行至天安門廣場,徹夜不散。
更多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因突發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於晨早7時53分在北京醫院病逝,終年73歲;胡是中共極少數為政清廉的領導人之一,但在1987年1月被指「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逼下台。
更多We'd love to hear from you. Please send questions or feedback to the below email addresses.
Before contacting us, you may wish to visit our FAQs page which has lots of useful info on Tiki-Toki.
We can be contacted by email at: hello@tiki-toki.com.
You can also follow us on twitter at twitter.com/tiki_toki.
If you are having any problems with Tiki-Toki, please contact us as at: help@tiki-toki.com
Close毋忘六四‧呼喚良知‧八九中國民主運動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毋忘六四.呼喚良知
從來沒有一首詩/可以/擋住坦克/但是每一首坦克碾碎的詩/都被履帶/播種到地裏/長出悲憫 ──楊建利《坦克與詩》
1989年浩瀚壯闊的民主運動以血腥屠殺收場,是中國歷史上令人心碎的一頁。中共自1949年建政後,政治運動連綿不絕,土改、鎮反、三反、肅反、四清、反右以至文化大革命,戕害國民無數,「六四」屠殺再一次戳破人民對政府的幻想。
文革十年,神州滿目瘡痍,鄧小平於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在國家所有制外允許私有財產,在中央計劃之外允許市場經濟,在政治獨裁下容忍一定程度的經濟與文化自由」(金耀基語)。民眾生活有所改善,不少學生出國留學,帶來各種西方流派思潮,中國經歷了一段政治相對寬鬆、思想解放、文化絢爛的時期。然而,改革十年也臨到樽頸位,市場與計劃經濟不協調,價格雙軌制導致「官倒」狂潮不可收拾,特權階層利用關係倒賣物資,貪污加劇,物價飛漲,1988年中國通脹高達19%,民怨沸騰。
開放型經濟改革與專權式政治體制無法並存,至今仍是中共執政的死穴。八九民運爆發前幾年,政制改革已成為黨內外的巨大聲音,1976年周恩來逝世引發的「四五天安門事件」、80年代初的西單民主牆運動、1986年導致胡耀邦下台的「八六學潮」等,可謂八九民運的「前奏」。
從國際角度看,八九民運亦非孤立事件,1980年代社會主義國家頻繁出現政治動盪。「六四」當天,波蘭團結工會在選舉中獲勝,最終促使波蘭共產黨垮台。數月後,柏林圍牆倒塌,捷克天鵝絨革命,羅馬尼亞壽西斯古遭處決,兩年後蘇聯亦宣告解體。
「六四」在內地一直是個禁忌,官方對事件曾有不同的說法及評價。一些「六四」罪人相繼出書撇清責任,前總理李鵬出版《李鵬六四日記》(原擬定名《關鍵時刻》)為自己辯護,前北京市長陳希同在回憶錄《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中,力陳自己只是一名傀儡。而由「六四」受難者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群體,於1995年第一次以聯署方式致函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成立專責調查委員會,獨立、公正調查「六四」事件,將真相公諸於世,當局卻置若罔聞。
梁文道在《我們守護記憶,直到最後一人》中,發出連串詰問:「假如你(中共)真是對的,又何必忌諱?何必緊張?為甚麼不把當年『平暴』之後發放的宣傳品再發一次?為甚麼不大張旗鼓地慶祝『平暴』二十周年,告訴我們那『一小撮動亂分子』的真相?現在你卻恨不得月曆上根本沒有六月四日這一天,乘數表上沒有6x4這一欄?」
*官方定性
1989年6月9日,鄧小平在接見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時稱「六四」事件為「反革命暴亂」。6月30日,時任北京市長陳希同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作《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將事件定性為「極少數人利用學潮,掀起了一場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謀的政治動亂,進而在首都北京發展成了反革命暴亂」。後來中央統一口徑,稱之為「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或「八十年代末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
至於傷亡數字,1989年6月6日,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和戒嚴部隊少將張工舉行內地新聞界和傳播機構的記者招待會,袁木指軍隊受傷人數5,000多,而群眾和「暴徒」則有2,000多人受傷。部隊戰士加上「罪有應得」的歹徒有近300人死亡,學生方面有23人死亡。張工更聲稱當晚在廣場上沒有打死過一名學生和群眾,也沒有用裝甲車、坦克車壓死、壓傷一人。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國紅十字會曾對外公布過死亡人數在2,600至3,000之間。
*民間見證
◎「天安門母親」群體
蔣捷連,男,遇難時剛滿17歲,生前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四班學生。
馬承芬,女,遇難時55歲,生前為復員老軍人,在總政幹休四所宿舍樓下乘涼時被戒嚴部隊槍殺。
袁力,男,北方交大碩士研究生畢業,遇難前已接到美國Stevns Inst. Of Tech研究生部的新生入學通知書,預定9月前赴美深造。
……
一個個名字,一段段蘸滿血淚的證詞,「六四」遇難者不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天安門母親」群體多年來忍著悲痛、頂著壓力,堅毅不屈地尋訪「六四」死難者資料,至2011年8月,《六四受難者名冊》已收錄了202名遇難者的資料。歲月催人,「天安門母親」成員逐漸老去,2012年5月25日,「六四」死難者軋愛國的父親軋偉林更自縊身亡,以死抗爭,終年73歲。2013年11月7日,「六四」死難者馬承芬丈夫杜東旭病逝,至2013年,已有35位「六四」難屬離世。
◎敢言醫生蔣彥永
「我還來不及思考,在一陣密集的槍聲過後,又有不少被打傷的青年,由周圍的老百姓用木板或平板三輪送進了急診室……從10點多開始到半夜12點,在這兩個小時中,我們醫院的急診室就接收了89位被子彈打傷的,其中有7位因搶救無效而死亡。大夫們在醫院的18間手術室中,分三批做了大半夜手術,將有可能救的人都救了。」
這是曾任職解放軍301醫院、率先揭露北京謊報SARS疫情的外科醫生蔣彥永,所描述的「六四」當晚的情景,寥寥幾句,已可想見當晚傷亡之慘重。蔣彥永醫生因上書中央要求為「六四」正名,而長期遭官方軟禁、監控。
◎抗命軍長徐勤先
「寧肯殺頭也不能做歷史的罪人!」
日本記者伊藤正在《晚年鄧小平》中,引述當時戒嚴總指揮楊白冰的講話,透露天安門事件中有1,400多名士兵棄械逃跑,111名軍官「嚴重違反軍紀」,當中以38軍的軍長徐勤先官階最高。中共內部發行的38軍歷史,只用18個字來簡述抗命:「原軍長徐勤先違抗軍令,拒不執行戒嚴任務。」徐勤先拒絕率兵入京,鎮壓學生,其後被軍事法庭判監5年、開除黨籍,在秦城監獄服刑。據稱,徐在軍事法庭受審時表示:「人民軍隊從來沒有鎮壓人民的歷史,我絕對不能沾污這個歷史。」
另外,不少當年戒嚴軍人其後挺身而出指證當局,如山東退伍軍人張世軍曾公開上書,要求為六四平反,並對自己當年參與屠城懺悔;解放軍39軍前雷達站長的李曉明也公開譴責六四屠城。
人心不死
會有這樣的時候/怎能沒有這樣的時候/一年復一年,不會太久/在同一個永遠的日子/以心底的淚水釀造祭奠的薄酒/一起等待最後審判的鐘聲越來越近 ——方舟子《會有這樣的時候》
香港
* 維園燭海
八九民運以和平非暴力方式展開,掀起一場全球華人爭取中國民主的運動,香港是當時及日後投入最深的地方。
每年6月4日晚上,千千萬萬港人聚集維多利亞公園,燃起點點燭光,悼念亡魂,呼喚良知,風雨不改。這是海內外最受關注、中共治下可公開舉行的最大型「六四」紀念活動,愈來愈多內地同胞專程來港參與集會。「六四」事件中被坦克輾斷雙腿的方政,形容維園燭光是「刺破黑暗的力量,照亮良心的光芒」;八九學運領袖沈彤表示,每年維園的燭光是溫暖心靈的畫面,「那力竭聲嘶呼喊平反的力量,遠遠大於港人所想」。
* 送暖秦城
在一黨專政打壓下,許多異見人士、維權人士「被消音」、「被失蹤」,投入黑牢冤獄。劉曉波、高智晟、趙連海、譚作人、黃琦、劉賢斌、許志永、郭飛雄、胡佳、陳光誠、艾未未等,都先後或至今仍遭拘禁,支聯會每年在全港不同地點舉行「愛心寄秦城」/「愛心寄天安門母親」簽聖誕卡行動,寄給內地獄中良心犯、「六四」受難者家屬和維權人士,盼為他們帶來一點暖意。
* 支持維權
內地維權運動自2003年起逐漸壯大,民眾依法維護自身基本權益,卻屢遭當局打壓,港人每每加以聲援。
* 2009年11月,毒奶粉受害家長趙連海涉嫌「尋釁滋事」罪遭刑拘,輿情激憤,港人發起連串聲援行動,立法會休會辯論案件,多名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名上書求情,港人並發起「中國良心犯後援會」。
* 2010年2月,揭露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遭判刑5年,港人到中聯辦示威,以苦行及剃頭等方式抗議中共逼害異見人士。
* 2011年4月,維權藝術家艾未未遭關押,「塗鴉少女」在全港各地畫上艾未未肖像,有網民向政府及駐港解放軍建築投射艾未未肖像,引起國際關注。
* 2012年4月,揭發山東暴力「計生」而長期遭禁錮的「盲俠」陳光誠,逃脫當局監視,進入美國駐華使館,各地網友紛上載戴墨鏡或眼蒙黑布的照片以示聲援,支聯會於復活節發起「墨鏡肖像」行動。
* 2014年1月,北京維權律師許志永因發起新公民運動,要求官員財產公示,被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判監4年。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成員及一班學生,以許志永的抗爭方式,在中聯辦門外、時代廣場、金紫荊等地方,「快閃」舉起「公民要求釋放許志永」的示威牌,聲援許志永。
* 聲援劉霞
自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妻子劉霞就一直被軟禁在家,無法與外界、親友聯繫,身心飽受折磨,腸胃失調、失眠、抑鬱症等百病纏身。2014年1月中旬,劉霞心臟病發送院急救,其後欲入院檢查被拒,連基本看病的人權也被剝奪。香港「劉霞關注組」於2月14日發起「我們都是劉霞」剃頭行動,9名關注組成員在時代廣場將頭髮剃成像劉霞一樣,諷刺中共「無法(髮)無天」,要求內地解除對她的軟禁,及釋放在囚維權人士。
* 悼李旺陽
湖南工運人士李旺陽因「六四」坐了22年冤獄,落得半身不遂、幾近失明失聰,然而壯志不減,誓言「為了國家早日實現民主,我就是砍頭,我也不回頭!」2012年6月6日,李旺陽被發現離奇吊死於醫院窗口,當局迅速毀屍滅跡。
2012年6月10日,逾2萬港人上街呼冤,抗議李旺陽「被自殺」;6月13日,支聯會為李旺陽舉辦「頭七」追悼會;6月28日,4名香港青年赴湖南長沙及邵陽欲路祭李旺陽,其中兩人被扣受辱;9月中旬,本港10多個團體包括支聯會、職工盟、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聯署,向聯合國提出申訴,要求跟進李旺陽事件……港人的聲援行動一浪接一浪,誓為鐵漢討回公道。
* 我的8964
「六四」是香港人的情意結,「六四」回憶既是集體的、也是個人的,紀念方式愈見多元化。自1997起,「異議聲音」每年6月3日晚8時9分匯聚尖沙嘴文化中心外通宵思念;2009年,一群八十後舉辦「六四文化祭」,包括音樂會、讀書會、向會考生派發「六四試卷」等;「活化廳」2010年發起集體行為藝術「來往廣場的單車」;2013年,嶺南大學的廣場上擺放一個仿製囚禁李旺陽的1:1「棺材倉」,長2米、寬1米、高1.6米,讓同學體驗被監禁的痛苦;「中國良心犯後援會」以「六四獻血」傳承八九民運的奉獻精神;「沒有製作」多年來在街頭報哀音,以至每年各大學、文學團體的紀念特刊、詩聚等,「六四」紀念不斷增加新的意涵。
海外
* 2011年8月,北美8大城市圓桌會議在多倫多召開,宣布成立「北美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盟」(North American Allianc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NAADC),聯盟期望日後不同城市的民運團體可以更積極、團結地支援大陸、香港的維權、民主運動和「六四」悼念活動。與會8個城市包括美國三藩市、洛杉磯、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加拿大溫哥華、卡加利和多倫多市。
* 2012年5月中至6月中,溫哥華支聯會在菲沙街(Fraser St.)設立臨時「六四紀念館」,除展出圖片、文字及影音資料外,展品更包括多名已故民運人士如司徒華和李旺陽的遺物。這是繼香港後,全球唯一設立臨時「六四紀念館」的地方。
* 多倫多每年約有200至300人參加「六四」紀念活動(10、20周年除外),是香港以外最多人參加該類活動的城市。2013年,多倫多4個大學校園內輪流舉辦「六四」展覽,希望更多人、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及土生華人了解該段歷史。
「六四」槍聲打掉中國政治改革的最佳時機,傷口至今仍在淌血、潰爛。遇難的學生、市民未能討回公道,倖存者、遇難者家屬飽受打壓。毒奶粉事件、豆腐渣學校、封殺《零八憲章》、打壓公民運動等,每年發生的群體事件數以十萬計,官場腐敗變本加厲,法治民主遙不可及;香港的政改亦受挫、自由不斷遭到侵蝕……如作家冉雲飛所言,「每天發生的災難成為八九六四災難的延續。」
以史為鑑,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六四」遇難者蔣捷連之父蔣培坤曾說:「當我們面對眼前的暴行時,萬萬不要把眼睛閉上;當我們回首昔日的暴行時, 萬萬不要把暴行從記憶中抹去。人類反抗強權的歷史,就是記憶反抗遺忘的歷史……罪惡一旦被遺忘,就會重演,但願飽經憂患和苦難的中國人能記住這一點。」
八九六四,人民不會忘記。